中华民族艺术瑰宝京剧形成清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形成于北京京剧的
中华民族艺术瑰宝京剧形成
清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形成于北京。京剧的前身是徽剧,通称皮簧戏。徽剧进京后,吸收其他地方戏的优点,在艺术形式上进行革新,形成一个崭新的剧种京剧。京剧在近百年间遍及全国,成为中国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京剧由皮簧戏演变而来,大致经历了两次合流,即秦徽合流与徽汉合流。乾隆年间,徽班进京,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等各个腔调,很快压倒秦腔。秦腔班的演员有些加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合作的局面。徽班在徽调的基础上吸收了秦腔,在京师取得了主导地位。作为一个剧种的二簧调开始取代昆曲,独尊剧坛,风行一时,成为京剧形成的最早萌芽。道光年间,湖北演员王洪贵、李六、余三胜等入京,使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第二次汇流。湖北的西皮调与北京的二簧调结合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京师梨园界出现一番新的气象,领班的主要演员的行当有了改变,其主要演员由旦角变为生角,演出的剧目改以老生为主,且都是唱功戏和唱做并重的戏。名重一时的“同光十三绝”皆为同治至光绪初期活跃在舞台上和观众心目中的各行名角。光绪、宣统年间,北京皮簧班到上海演出,以悦耳动听的京调取胜安徽皮簧班,人称“京戏”。“京戏”一名,遂由上海传至北京。
京剧艺术在历代名家的努力下更臻完美,形成了不同于地方剧种的艺术特色。近百年来,京剧遍及全国,成为中国最有影响的戏曲剧种。
日军入侵台湾
同治十年(1871),琉球渔船遇到飓风漂流至台湾,高山族民众误杀船民54人,另外12人由清政府送回琉球。当时,琉球是中国属地,所以此事原与日本无关,但日本却以此作为侵台借口。同治十三年(1874)二月,日本政府设“台湾番地事务局”,任命大隈重信为长官,在长崎设立侵台军事基地,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兵三千,进攻台湾。三月二十三日,日本侵略军在琅强行登陆,遭到高山族人民的英勇反击。日军在琅烧杀抢掠,并在龟山设立都督府,意图久踞。清政府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到台湾部署防务,先后调集1万多军队到台湾。同治十三年(1874)八月,日本特使大久保利通等抵达北京,对清廷大肆恐吓威胁。清政府代表开始时据理力驳,后来在英国公使威妥玛的“调停”下妥协。九月,奕与大久保利通订立中日《台事专约三款》,中国赔银50万两;承认日本侵台为“保民义举”;日本从台湾撤兵。这样,给日本正式吞并琉球提供了口实。光绪五年(1879)三月,日本侵占琉球,改置冲绳县。
光绪帝即位
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同治帝病逝,醇亲王奕之子、4岁的载湉即位,即为光绪帝。同治帝18岁时即行亲政,但这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一切军政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当初两宫皇太后为同治帝择婚,东宫有意于户部尚书崇绮女阿鲁特氏,西宫得意凤秀之女富察氏,而同治帝最终挑选了东宫所拟定的,慈禧太后因此非常不高兴。同治十一年(1872)九月,同治帝册立阿鲁特氏为皇后,富察氏为慧妃。慈禧太后告诫同治帝要少接近皇后,而移爱于慧妃,并派内监进行监视。同治帝不满慈禧太后的限制,独居乾清宫,成天与小太监游戏打闹,有时还在内侍的导引下逛酒馆妓院。这样天长日久,他不仅学业荒废,而且身体也越来越坏。同治十三年(1874)底,同治帝病逝于养心殿,时年19岁。关于同治帝之死,众说纷纭,一说为天花致死,一说为染梅毒不治而亡。同治帝皇后阿鲁特氏因慈禧太后待之甚虐,不久亦吞金而亡。
天津教案
《北京条约》签订后,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在天津望海楼设立教堂,吸收恶棍入教,拐骗幼童,强占民地,激起了民愤。同治九年(1870)五月间,教会育婴堂虐死婴孩三四十人。同时,天津一带不断发生拐骗幼儿事件,也多与教堂有关。五月二十三日,天津官员带拐骗犯到天主教堂查验,教堂门前的群众愈聚愈多。法国领事丰大业要求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派兵弹压,崇厚只派去几名官弁。丰大业大怒,持枪到崇厚衙门质问,秘书西蒙随行,同时手抓官弁的发辫,逼使一同前往,民情更加激愤。丰大业到了崇厚的衙门,出言不逊,还举枪向崇厚射击,被崇厚的随从推开。丰大业和西蒙回去的途中正好遇到天津知县刘杰。丰大业开枪打伤刘杰随从高升,西蒙又向群众开枪。怒不可遏的群众当场打死丰大业和西蒙二人,将尸体投入河中,接着又焚毁法、英、美教堂和领事馆,打死洋教士、洋商、外国职官20名。事件发生后,法国军舰直驶天津,各国公使也联名表示抗议。清廷先后命直隶总督曾国藩和李鸿章办理。曾、李二人主张对内镇压,对外妥协,将天津知府、知县革职充军,杀爱国民众20人,并偿银49万两,重建教堂。清廷还派崇厚为专使去法国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