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达双声连绵词来回走动的样子城阙城正面夹门两旁之楼【品评】,
挑达:双声连绵词。来回走动的样子。
城阙:城正面夹门两旁之楼。
【品评】 这首诗应是表现女子等候恋人时的焦急情绪。男女约定在城门楼上见面,男子却爽约不至。女子心情焦急,且责怪男子为什么不给她捎个音讯。《诗序》说:“《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此为后世所遵用,“子衿”也就成了学子的代名词。
此诗表现等待中的女子的心理,非常细腻。“青青子衿”,用“子”、“衿”复指男子。因为“衿”为“子”之“衿”,故使得女子魂牵梦萦。“悠悠”二字,正状女子绵绵之情意。“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热望而不至,难免化为责怪。诗的前两章是女子等待中的思想活动,似乎在想着见面后要责怪的话。“挑兮达兮,在城阙兮”,写当时焦急等待的状况。“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写女子对于未见到所思念之人时的心理感受。女子的魂牵梦萦,凝神远眺久候的焦急、对男子的责怪等都由此句而绾结,诗的意味也被无限地延长了。
此诗之美,还在于其表现手法的丰富。先写女子久候恋人而不见来,禁不住开始抱怨;再写等待时的情景,这是用了倒叙。“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夸张地说明“悠悠我思”,可谓首尾呼应。“青青子衿”用了借代。“挑兮达兮”通过人物的动作来表现其情绪。“在城阙兮”又以人物所处环境来暗示人物的行为。就全诗来看,一、二章似乎为女子自述,“挑兮达兮,在城阙兮”又似乎为诗人所述,也就是说此诗还采用了变化叙述角度的手法。
从句式上来看,一、二章是重章,但又有“子宁不嗣音”一句,整饬中有变化;第三章主要使用“兮”字句,与一、二章不同。吴闿生《诗义会通》说:“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在城阙兮”与“如三月兮”句法相同,但又与“挑兮达兮”不同。句法变化,以用来曲尽女子之情事,也使作品摇曳多姿。
此诗心理描写的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颇有影响。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册:“《褰裳》之什,男有投桃之行,女无投梭之拒,好而不终,强颜自解也。《丰》云:‘悔余不送兮’,‘悔余不将兮’,自怨自尤也。《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之心理描绘矣。”
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无信人之言,人实迋女。
扬之水,不流束薪。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扬之水:激扬的流水,流得快而不平稳的水。因为不平稳而又流得快,会使束在一起的薪、楚翻腾冲散,所以说“不流束楚”等。扬:激扬。
流:漂流。束楚:一捆荆条。南方近水之处砍柴常借河水运输。
鲜(xiǎn):少。此处意同“没有”。
维:通“惟”,只有。
迋(kuáng):“诳”字之借,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