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从外来病由内起”这是中医的病因学理论在中医看来风、寒、暑
“邪从外来,病由内起”,这是中医的病因学理论。在中医看来,风、寒、暑、湿、燥、火等都是外界的致病因素,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与外界的物质交换,由此而引发体内的各种运动变化,即所谓的“升降出入”。正常的情况下,这种过程是平衡的,如果相关因素发生了某种反常的变化,例如气温的骤降,就会造成人体升降出入的失衡,从而导致疾病。这就是所谓的“邪从外来”。在这种失衡的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生病,可见疾病的发生还受到另外因素的影响,这就是人体自身的状况,即人体对外界致病因素的抵抗能力,只有当人体内部的防御机制遭到破坏的情况下,疾病才会发生,也就是说,病发与否最终取决于人体内部的状况,即所谓的“病由内起”。
望闻问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望闻问切,是中医传统的四种基本诊察方法,合称“四诊”,相传最早为扁鹊总结发明。成书于汉代、托名为扁鹊所著的《难经》记载:“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又解释说:“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望、闻、问、切的诊察方法在中医学中具有统领性的地位,明代徐春甫在《古今医统大全》中说:“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辨证与辨病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辨证与辨病都是以病人的临床表现为依据来认识疾病的过程,区别在于,辨病是对疾病的辨析,以确定疾病的诊断为目的,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辨证则是对证候的辨析,以确定证候的原因、性质和病位为目的,据此来确立治疗方法。辨病的重点在于疾病的判断,而辨证的重点在于证候的掌握。辨证论治是传统中医的一个基本特点,主要体现于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就是说同一种病,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阶段、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不同,导致反映出的病证不同,因而治疗也就有差异。异病同治,是说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产生过程中,有着大致相同的病机,表现出相类似的病证,就可以采用大致相同的方法和药物来治疗。但是辨证方法只考虑疾病的阶段性和类型性,不考虑疾病的全过程,在对病情的总体认识上是有着偏颇之处的,所以现代中医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 蠰又称为啮桑是一种似天牛的桑树害虫 . ,诸虑奚相 [图]
- 季氏将祭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此事吗?”冉有回答“不能[图]
- 辽代的陶瓷业比较发达其制造陶瓷技术直接继承了唐宋北方陶瓷传统[图]
- 语出程颢《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见《河南程氏文集》卷二“君子之[图]
- 张竹坡曰易沉迟上可以卜君子之进退[图]
- 秉意劲特坚持自己意志的个性非常突出强烈情之固护情志专一不移固[图]
- 介即“芥”草比喻极轻微的东西 币帛 嚣嚣[图]
- 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前人的实践是在当时条件下进行的只[图]
- 皇帝决定选阅日期后各旗选送的秀女会被骡车提前送到京城应选前一[图]
- 张良是刘邦的心腹谋臣在楚汉战争期间正是他的足智多谋才使得刘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