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七教’是说执政人要做到以下七点为上者能尊敬老人臣民
孔子说:“‘七教’是说执政人要做到以下七点:为上者能尊敬老人,臣民就会对老人更加孝顺;为上者能尊重长者,臣民就会对长者更加敬爱;为上者能乐善好施,臣民就会行事磊落,忠心耿耿;为上者能亲近贤人,臣民就会选择有德之人相交;为上者好德,臣民就不会欺上瞒下;为上者厌恶贪婪之辈,臣民就不会争名夺利;为上者提倡谦让,臣民就会谨守节操。”
以前的明主治理天下,必须划分土地分封诸侯,让他们分别治理。而后让有关主管按月考察,推荐贤德之人,辞退不良之辈,同情抚恤鳏寡之人,抚养孤儿,救济贫穷百姓,奖勉孝悌行为,选拔有才之士,这七项工作做好了,天下就不会有犯法之人了。君爱臣民如腹心,臣民爱君王就会像幼儿对待慈母一样;君王守信能如四季时令般准确,臣民守信就如寒暑一样灵验。所以视远若近,并非是事物在近处,而是明德所致。兵革未动就显出威力,不施利害就使人亲近,这就是所说的“明王之守”,居千里之外就能产生威力的原因。
曾子曰:“何谓‘三至’?”
孔子曰:“至礼不让,而天下治理;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悦;至乐无声,而天下之人和。”何则?昔者明王必尽知天下良士之名。既知其名,又知其实,既知其实,然后因天下之爵以尊之。此谓“至礼不让而天下治”。因天下之禄,以富天下之士,此之谓“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悦”。如此,则天下之明誉兴焉,此谓之“至乐无声而天下之人和”。故仁者莫大于爱人,智者莫大于知贤,政者莫大于能官。有德之君,修此三者,则四海之内,供命而已矣。此之谓“折冲千里之外”。故曰:明王之征,犹时雨之降,至则悦矣。此之谓“还师衽席之上”。故扬雄曰:“六经之理,贵于未乱;兵家之胜,贵于未战。”
此孔氏之术也。
曾子问:“什么是‘三至’呢?”
孔子说:“至礼而不谦让,天下得治;至赏而不浪费,士人皆喜;至乐而无声息,举国相和。”为什么这样说呢?以前英明的君主对天下名士皆知。既知其名,又知其实,而后才以权力和爵位使他们受到世人尊重,这就叫“至礼不让而天下治”。以利益和俸禄使天下士人富足,这就叫“至赏不费而士人悦”。这样一来,天下就会因美誉而得以宣扬,这就叫“至乐无声而天下和”。所以说仁者的最高原则是爱人,智者的最高原则是知贤,当政者的最高原则是善理百官。有德之君如能做好这三方面,则四海之内就会服从指令,这就是所谓的“在千里之外即有冲击力量”。所以明君的征讨就像及时雨一样,无论何时到来都会受到欢迎。这就叫“还师衽席之上”。扬雄说:“《六经》的道理,贵在社会尚未动乱前就能得到治理;军队还未出动就能取得胜利。”
这便是儒家的治国之术。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孔子所宣扬的儒家学说是当时的主要学派之一,其中心思想为以仁政治国,虽然没有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但自从汉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后,儒家的治国思想便归于正统,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治国要术。孔子生前奔走各国游说的愿望当时虽未实现,但身后其思想得以流传百世,教育后人。
墨家之术 节俭治国
墨子曰:“古之人未知为宫室,就陵阜而居,穴而处,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高足以避润湿,边足以圉风寒。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不以为观乐也。故天下之人,财用可得而足也。当今之王为宫室则与此异矣。必厚敛于百姓以为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为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而象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振孤寡,故国贫而难理也。为宫室不可不节。
“古之人未知为衣服,时衣皮带茭,冬则不轻而暖,夏则不轻而清。圣王以为不中人之情,故圣人作,诲妇人。以为人衣。为衣服之法,冬则练帛,足以为轻暖,夏则绤,足以为轻清,谨此则止,非以荣耳目,观于人也。是以其人用俭约而易治,其君用财节而易赡也。当今之王,其为衣服,则与此异矣。必厚敛于百姓,以为文彩靡曼之衣,铸金以为钩,珠玉以为珮。由此观之,其为衣服,非为身体,皆为观好也。是以其人淫僻而难治,其君奢侈而难谏。夫以奢侈之君,御淫僻之人,欲国无乱,不可得也。为衣服不可不节。”
此墨翟之术也。
- 医师证没毕业能考吗[图]
- 「简历制作」从HR的角度教你写简历![图]
- 面试官问”你愿意接受加班?“该如何回答[图]
- 如果领导和员工拿一样的工资,你会选哪个?[图]
- 「银行求职」政策性银行招聘全攻略[图]
- 金融经济师是做什么的[图]
- bu是什么岗位[图]
- 职场处事经:讨厌一个人,真的用不着翻脸[图]
- 考心理咨询师证需要考哪些内容[图]
- 淮山营养价值淮山的效果和作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