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绵阳KTV招聘网 > 绵阳热点资讯 > 绵阳励志/美文 >  这几条都是在讲如何处理父母亲生病时的情境和做法父母生病尝便、

这几条都是在讲如何处理父母亲生病时的情境和做法父母生病尝便、

2022-07-03 06:24:50 发布 浏览 545 次

这几条都是在讲如何处理父母亲生病时的情境和做法。父母生病,尝便、尝药、吮吸疮脓等等,在今天看来是不符合医学常识的,应该予以抛弃。但是对父母的那颗孝爱心却不能抛弃。当父母生病,其实最理性的方式,当然是寻找专业人士,延医就诊。

【22】后魏孝文帝幼有至性,年四岁时,献文患痈,帝亲自吮脓。

后魏孝文帝从小就非常孝顺,他四岁的时候,父亲献文帝患了痈疮,孝文帝亲自为父亲吮吸疮脓。

【23】北齐孝昭帝,性至孝。太后不豫①,出居南宫。帝行不正履,容色贬悴,衣不解带,殆将旬。殿去南宫五百余步,鸡鸣而出,辰时方还;来去徒行,不乘舆辇。太后所苦小增,便即寝伏阁外,食饮药物,尽皆躬亲。太后惟常心痛,不自堪忍。帝立侍帷前,以爪②掐手心,血流出袖。此可谓病则致其忧矣。

北齐孝昭帝,天性非常孝顺。太后不舒服,住在南宫。孝昭帝十分愁苦,走路都走不正,面容憔悴,衣不解带,这样的状态将近十天。宫殿距离南宫有五百多步,昭帝每天天亮鸡叫的时候就去南宫问候太后,到了辰时才回宫;来去都是步行,从来不乘车。太后的病稍微加剧,昭帝就睡在她的卧室门外,太后的饮食和药物,昭帝都要亲自服侍进献。太后常常心痛,不能忍受,昭帝就站在她的床前,以手指掐自己的手心,血从袖口流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父母生病了,子女自己也会忧愁,感同身受。豫:舒服。爪:指甲。

【24】《经》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哀,礼无容,言不文①,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②其宅兆而安厝③之,为之宗庙④,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君子之于亲丧,固所以自尽也,不可不勉。丧礼备在方册⑤,不可悉载。”

《孝经》说:“孝子在父母去世以后,哭的时候声嘶力竭,以头触地,没有礼制仪容,说话也不讲究文采,穿漂亮的衣服会感到不安,听到美好的音乐也不会快乐,吃美味佳肴也不感到甘甜,这些都是哀伤悲痛的表现。父母去世后三天就应当吃饭了,这是教人不要因为哀悼死者而伤害到生者的身体,孝子应该悲伤憔悴,但不能危及自己的生命,这是圣人创设的政教方法。孝子守丧不超过三年,这是向人们表明丧亲的哀恸之情也要有一定的期限。子女要为离世的父母准备棺木和寿衣,举行入殓之礼;要摆设各种祭器表示哀悼;送葬的时候,要捶胸顿足,嚎啕大哭;安放棺木,要占卜吉凶,选择墓地;也要建造宗庙祭祀亡灵。一年四季,子女要祭祀父母,寄托自己对死去父母的哀思。父母在世的时候,子女要敬重他们,当父母去世之后就要好好哀悼他们,子女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死生的大义,也完成了养老送终的义务。君子为父母治丧尽孝,原本就是履行自己的责任,不能不努力做好。关于治丧所应遵循的礼节,典籍里的记载已经很详细,在这里不能细说。”文:文饰。卜:选择。安厝:这里指安葬。宗庙:帝王、诸侯、大夫或士祭祀祖先的处所。方册:典籍。

《孝经》所讲的这些礼仪,在今天很难去按部就班地做,很多具体节目也要调整,其实有一颗哀恸的心才是真正的孝,搞那么多繁文缛节,对逝者也是折腾,对生者也是折磨。父母在生,多关心他们,多和他们吃饭、聊天,让他们快乐,比死了之后再尽孝更实在,那更多的是给在生的人看。

【25】孔子曰:“少连、大连①善居丧,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东夷之子也。”高子皋执亲之丧也,泣血三年,未尝见齿②,君子以为难。

孔子说:“少连和大连很会居丧,三日之内不惰怠,三个月之内不松懈,悲哀整整一年,而三年之内一直在忧愁。少连和大连都是东夷之子,尚且如此。”孔子的弟子子皋居丧,整整哀哭了三年,从来没有笑过,连那些很守礼法的君子都认为做到这样很难。少连、大连:古鲜卑族贤人。见齿:大笑。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